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,即ELISA(Enzyme-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)是一门基于抗原抗体结合的技术,广泛应用于血清、血浆、细胞上清液等检测,发展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,已经渗透到各种科学研究中,成为生物医药研究不可或缺的经典技术。基于平时进行ELISA实验时遇到的一些问题,做了如下经验汇总:

Q   1、如何避免边缘效应?

A   边缘效应是指在实验过程中,96孔板周围孔与中心孔表面或热力学特征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均匀现象。ELISA实验通常体现为边缘孔的温度较高,孔内液体挥发较快,导致边缘孔的检测OD值较中间孔偏高。减小边缘效应的常用方法有:①将96孔板的周围孔不用,填充上实验buffer;②使用封板膜;③使用恒温恒湿箱;④采用水浴加热。

Q   2、ELISA实验时,有必要进行封闭吗?

A   一般情况下,包被的抗原或抗体使用浓度较低,特别是抗体分子较大,包被后的酶标板表面存在未被占据的空隙。封闭就是让不相关的蛋白质填充这些空隙,从而避免后续步骤中加入的样品结合到板子上产生非特异性吸附。常用的封闭试剂有BSA,脱脂牛奶和血清等。

Q   3、如何选择合适的二抗?

A   在进行ELISA方法优化时,非常有必要尝试多种抗体,包括多克隆与单克隆、不同的宿主物种、不同供应商的抗体。一般而言,单克隆抗体比多克隆抗体灵敏度高,特异性好,多克隆抗体批次间差异要大一些。同时,应确保二抗的种属来源与包被抗原/抗体种属来源不同。

在用眼一段时间后要注意休息,坚持做眼保健操,通过对眼部的按摩,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。

Q   4、如何判断四参数拟合时上平台是否为真实的结合平台?

A   使用酶标仪进行读数时,假如最高OD值达到3.5,并且出现了上平台,这是否就是抗原抗体的结合平台呢?这要看酶标仪本身的线性检测范围。例如,某酶标仪的检测范围是0-4 OD,而该仪器确保的线性检测范围是0-3 OD,一般需将检测信号值的最高值控制在3OD左右。而实验中的OD为3.5,实际是到了仪器检测上限而非结合平台,是假平台。因此在进行ELISA实验时,不能为了得到一个完整的S曲线,而延长显色时间使OD值超过仪器线性检测范围。

Q   5、包被浓度如何控制?

A   包被浓度取决于实验目的。通常在利用ELISA进行定量实验时,包被抗原的量要远大于样品的量,这样才能抵消抗原抗体可逆反应带来的影响。而进行亲和力分析时,包被抗原的浓度要远小于抗体的浓度,这样得到的曲线EC50值才能代表亲和力常数KD。

Q   6、显色时间如何控制?

A   显色时间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。显色时间太短会导致检测范围太窄;显色时间太长会导致本底很高且灵敏度差。可以通过预读,判断是否可以终止。采用TMB显色时,可以不间断的读取波长为370nm时的OD值,一般OD370nm为1.2时,终止后OD450nm大约为2.0。

Q   7、如何降低本底?

A   ①洗涤:可以在清洗液中添加吐温或曲通 ,或增加洗涤次数;

     ②封闭:尝试不同的封闭试剂、提高封闭液浓度或增加封闭时间;

     ③显色时间过长会增加本底,因此不能过度显色;

     ④二抗浓度过高有可能增加本底,可采用棋盘法摸索出合适的酶联抗体的浓度和包被浓度。

Q   8、ELISA法如何进行抗原抗体亲和力测定?还有别的替代方法吗?

A   ELISA测定亲和力时,需要满足几个条件:①首先需要有完整的四参数拟合S型曲线,即有平台出现;②包被的抗原浓度要足够小;③需要有合适的酶联抗体浓度,酶联抗体浓度过低可能会出现假平台;④需要控制显色时间,显色时间过长超过酶标仪线性检测范围也可能导致假平台。

但由于ELISA灵敏度限制,在一些亲和力较弱的抗原抗体中,采用ELISA法得不到平台,也就无法测得准确的亲和力数值。可以采用非标记亲和力测定法,目前常用的技术有生物膜层干涉 (BLI)和表面等离子共振 (SPR),这两个都是药典认可的方法。

返回